咨询服务
当前位置> 首页> 首页> 首页轮播
疾病知识小贴士:带你全面了解新冠病毒
发布时间:2021-10-27 18:37:59

疾病知识小贴士:带你全面了解新冠病毒

1、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
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急性感染性肺炎,其病原体是一种先前未在人类中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,即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(2019-nCoV)。
患者初始症状多为发热、乏力和干咳,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等严重表现。多数患者预后良好,部分严重患者可出现死亡。目前,该疾病没有特效治疗方法,临床主要以隔离和对症治疗为主。
2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因
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主要由2019-nCoV感染引发的肺部感染,这种病毒是一种新型的冠状病毒,人群缺少对变异病毒的免疫力,所以可引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流行。
该种病毒可以感染包括人类在内的多种宿主,很大可能来自于野生动物。根据目前病毒基因序列比对分析,其自然宿主可能为蝙蝠,从蝙蝠传播到人,这一过程的中间宿主,目前不详。
3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症状
潜伏期:1-14天;
主要症状:发热,多为高烧(体温>38℃),少数低烧(>37.5℃),个别可无发烧情况;
其他症状:乏力、干咳为主,并可逐渐出现气短、呼吸困难;
重症:可急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、肾功能衰竭、脓毒性休克等;
而后随着病例的确诊,发现人们身体的其他系统,也可能会出现首发症状;
消化系统:可出现轻度纳差、乏力、精神差、腹泻、呕吐等;
神经系统:可出现头痛;
心血管系统:可出现心慌、胸闷等;
全身症状:轻度四肢和腰背部疼痛等。
典型症状
(1)以发热、乏力、干咳为主要表现;
(2)鼻塞、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少见;
(3)约半数患者多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;
(4)高热较少,38℃左右,部分可不发热,约7-10天病情可进展;
(5)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、脓毒性休克、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凝血功能障碍;
(6)多数患者预后良好,少数患者病情危重,可导致死亡。
4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传染性
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易感人群
人群普遍易感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免疫功能低下和免疫功能正常人群均可发生,与接触病毒的量有一定关系。如果一次接触大量病毒,即使免疫功能正常,也可能患病。对于免疫功能较差的人群,例如老年人、孕妇或存在肝肾功能障碍的人群,病情进展相对更快,严重程度更高。
人群是否感染主要取决于接触机会,并不是抵抗力强的人感染的风险会更低。儿童的接触机会少,感染的几率低;同样的接触机会,老年人、有慢性病的人以及抵抗力差的人感染几率更大。
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播途径
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实存在人传人的情况。根据目前已知,主要传播方式是经飞沫传播、接触传播(包括手污染导致的自我接种)以及不同大小的呼吸道气溶胶近距离传播。
感染者喷嚏、咳嗽、说话的飞沫,带有新型冠状病毒,近距离接触可以直接吸入,从而导致感染。另外,当带有病毒的飞沫播撒在空气中,可能会沉积在地面、桌椅等日常用品上面,当正常人用手触摸被污染的物品后,就容易被感染,通过接触自身口腔、鼻腔、眼睛等黏膜,即可引起感染。
5、如何做好新冠病毒的防控?
(一)避免去疫情高发区。
(二) 建议春节期间减少走亲访友和聚餐,尽量在家休息。
(三)避免到人流密集的场所。 减少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,尤其是空气流动性差的地方,例如公共浴池、温泉、影院、网吧、KTV、商场、车站、机场、码头、展览馆等。外出一定要佩戴口罩。
(四)保持良好的习惯。 1.居室勤开窗,经常通风。 2.家庭成员不共用毛巾,保持家居、餐具清洁,勤晒衣被。 3.不随地吐痰,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,弃置于有盖垃圾箱内。 4.注意营养,适度运动。
(五) 注重个人防护,外出佩戴口罩。 外出前往公共场所、就医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,佩戴医用外科口罩。
(六) 注重个人手卫生,随时保持手卫生。 1.减少接触公共场所的公共物品和部位。 2.从公共场所返回、咳嗽手捂之后、饭前便后,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洗手,或者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,揉搓时间不少于20秒。
(七)健康监测与就医。 1.主动做好个人与家庭成员的健康监测,自觉发热时要主动测量体温。 2.家中有小孩的,要早晚摸小孩的额头,如有发热要为其测量体温。 3.若出现可疑症状,应主动戴上口罩及时就近就医。若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可疑症状(包括发热、咳嗽、咽痛、胸闷、呼吸困难、轻度纳差、乏力、精神稍差、恶心呕吐、腹泻、头痛、心慌、结膜炎、轻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等),应根据病情,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。并尽量避免乘坐地铁、公共汽车等交通工具,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。就诊时应主动告诉医生自己的相关疾病流行地区的旅行居住史,以及发病后接触过什么人,配合医生开展相关调查。
(八)不要接触、购买和食用野生动物(即野味)